本报讯(一言 卉君 刘贺)在扬州开发区新规划的8平方公里版图上,江阳路沿线的现代商圈是这一区域的重要亮点。当其重要的发展一极——扬州商城作出重新规划调整的决定后,引起了建材业内的强烈反响。昨天,装饰材料自律会副会长梁尚惠等十多个扬州商城内的大商户,又一次来到商城总经理张旭明的办公室,表示对商城即将启动的新一轮升档、扩容决策的坚定支持,他们表示,愿意预先交纳改造后商城商铺的定金,以体现出共谋发展、共赴前程的主人翁意识。
扬州建材装饰市场在业界有两个引人关注的现象:一是五大专业市场遍布城市的东西南北中,总营业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按照城市人口的人均营业面积计算,其密度在国内大城市中也十分罕见。二是作为大型建材家具市场的扬州商城,在这一充分竞争行业内,十年保留“国企”性质不变,十年的旺盛发展势头不减,国有资产持续增值,这在国内已是绝无仅有。业内专家分析说,其背后是一个国有企业主导一个城市建材装饰市场和谐发展的独特态势所致。
十年前,以2万平方米经营面积起步的扬州商城,彻底改变了全国建材市场“大棚式”经营的面孔,其推行的“市场化运作,商场化管理”的先进理念,让商城“一飞冲天”,迅速奠定了其作为中国大型建材商城的地位。然而,从2004年开始,在扬州这样中等城市,一下子共出现了5家大型建材市场及两三家中小型市场,激烈竞争之中,一些商家拚命降低摊位租金,有的达到了近乎零租金这样严重不合理的状态。商城人鲜明地提出,商铺行情看涨时,坚决不涨价,外部竞争压力大时,也不跟风降价,放出了标准化、优质化服务的样子。他们认为一时的盲目商业炒作只会导致无序竞争几败俱伤,并不利于市场的长远发展。扬大经济学博士吴进红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正是因为有了扬州商城这艘“国有航母”,维护住了扬州良好的商业质态,像“定海神针”一样稳定住了健康的市场运行,从而促使了各大市场自觉走上了错位经营的持续发展道路。
当商城的竞争对手在硬件上远远超越,商城面临着重新规划、整体升档的选择时,绝大多数的商户都表达了不管重建时间有多长,都愿意继续留下的愿望。十年经营人心,形成了“根”在商城的感恩情结,抉择之中,让人看到了和谐发展、互利同赢理念的宝贵。商城董事长张强介绍说,我们的贡献不仅是每年上交千万元利税,更重要的是,解决了3000多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在商城搭建的大的创业平台上,演绎了许多“下岗职工变成千万富翁”的财富传奇。商城办公室专门向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商城刚起步时,九成商户业主是外地人,而今天,扬州人已在商城内占据了七成业主席位。曾是物资系统的下岗职工的雷彬,从22平方米的摊位起步,如今拥有一千多平方米的铺位,是多家品牌地板经销商,他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里,激发了我们创业的激情,教会了我们经营的技巧。“买建材到商城”这句话里包含了扬州人对这家国有建材市场的认可,也包含了对每一个在这里诚信经营的商户的认同。